《邪不压正》终于来了!姜文果然还是那个姜文

共12张
《邪不压正》首映礼


  姜文做事一向有个性,这不,新片《邪不压正》的首映就被他大胆搬到了京郊的“古北水镇”来举办。从市区驱车到这大约两个小时,依山傍水的环境搭配传统的院落式风格建筑,仿佛一下子就拉近了我们与电影中“民国北平城”之间的距离。


露天剧院


当天的主会场被设立在(有着一定海拔的)露天剧院,“邪不压正”四个字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填充”着整片场地——门楼顶的霓虹灯、阶梯式排列的灯箱、打在城墙上的探照灯等等……刷足了存在感。


长城之下看《邪不压正》


天色渐暗,环绕四周的长城城墙点亮了灯光。影片主创及嘉宾们在临近晚上八点时陆续进场入座。导演姜文在映前作为主创代表登台与大家进行了短暂交流。


导演姜文


他透露,自己决定把《邪不压正》首映放在户外,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万一当天下起了大雨怎么办?总之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但别人都反对的事,你就要坚持。”姜文借机幽默的表达了一把自己的态度。


周韵


不过最终“拍板”决定这个地点的其实是“周老板”(周韵),被问到平时是不是都听对方的,姜文立刻大方承认,不仅“生活中”如此,创作中也是如此:“因为我愿意仰视女人们,你们看我的电影,从第一部开始,就都把女人拍成神。”


《邪不压正》首映礼


古北水镇和《邪不压正》有着很深的渊源。这里还是一片“荒郊野岭”的时候,姜文就曾经来过,三年前,编剧们也是在这闭关一个月进行从《侠隐》到《邪不压正》的改编创作,电影还在这里拍摄了一部分镜头。那时姜文和团队就决定,等电影完成,还要回到这里来首映。


聊天的过程中,姜文突然cue到自己的摄影师,“可以开始放片了吗?”原来映前交流迟迟不结束,是因为担心天色不够暗光线会影响大屏幕的放映效果。摄影师告诉姜文“至少还要等15分钟”,他看了看天,笃定地说:“现在天是(深)蓝的,吸光,再三分钟(开始)。”


彭于晏


进入正片放映环节,现场爆发出数次掌声和尖叫。作为姜文“北洋三部曲”的终章,《邪不压正》延续了过往的风格,以一种极戏剧化的形式展现了发生在李天然(彭于晏饰)身上的国仇家恨。


2个多小时的影片结束,姜文携彭于晏、廖凡、周韵、许晴等全主创阵容再次登台。身为男主角,彭于晏在看完《邪不压正》后依然相当激动,直言“看不够,还想再看很多遍”,并大方表示如果再有机会与导演合作愿意奉献比这次更大尺度的全裸戏份。


廖凡


廖凡十分认可“师弟”的说法,认为《邪不压正》看着“特别过瘾”,上映后自己还要再找机会去电影院独自看一遍。片中,廖凡饰演与李天然有着血海深仇的“反派”朱潜龙,不同以往的演绎也让姜文称赞是“影帝之后的水平”。




当晚,除了《邪不压正》的众位主创外,姜文还邀请到了黄渤、宁浩、贾樟柯、张一白、林依轮等众多圈中好友到场观影。分享环节,黄渤表示,“每隔一段时间看姜文导演的电影对于自己和很多观众来说像是一个节日”,宁浩则称赞:“《邪不压正》是一部特别姜文的电影,特别电影的电影”。



那么,到底这部《邪不压正》如何呢?是大家期待的《让子弹飞2.0》,还是大家担心的《一步之遥2.0》呢?


小电君给你独家看点!


看过原著《侠隐》的观众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姜文早已把它改得除了人名没有半分相似。


但这事儿又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毕竟,按常理出牌从来不是姜文的套路。

 

【屋顶·北平】


在上影节接受群访时,姜文曾说:“想拍一个完全在房顶上的故事”。


因为他如此迷恋小时候“上房揭瓦”的记忆,“底下的人看不着你,但是你想看他时却可以随时看...这就是制高点,你在制高点可以观察很多事儿,非常有意思。”

 

为了还原儿时记忆里的“天堂”,姜文专程赴云南取景,还硬生生搭建了一座北平城。屋顶戏也成了全片最华彩的段落。




在屋顶上,李天然可以无所顾忌地奔走疾驰,可以在黄昏时刻邂逅爱情,可以暂时忘却屋顶的家仇国恨,血雨腥风。

 

北平连绵不绝的灰色屋顶是李天然少年意气的理想国,更是逃离现实的避风港。


这是屋顶之于李天然的魅力,想必也是让姜文流连忘返,念念不忘的原因。


 

再来说《邪不压正》里的北平。

 

原著小说《侠隐》可以说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北平生活的浮世绘。用细腻淡然的笔触描摹了这座百年古城的市民百态,衣食起居和精神风貌。

 

但《邪不压正》里的北平,让人既熟悉又陌生。



无论是前门楼子、北海琼岛,还是护城河、钟鼓楼、日坛和铛铛车,无一例外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京城景致。


姜文旧居的内务部街也成了《邪不压正》的“大本营”,《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同款烟囱如“守护神”一般依然伫立在那里。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对道具细节锱铢必较的姜文,从每一条街道、每一块砖瓦中抠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北平,他说“我能用电影的方式,把梁思成哭着喊着没实现的事,在我的电影里实现。”



《邪不压正》剧照


但特别有意思的是,天马行空的电影故事偏偏又给了这座熟悉的北平不同以往的架空感。

 

就像《一步之遥》扎根上海却不局限于上海,《邪不压正》同样并非典型的北平。


难怪钟情原著的高晓松在微博上说:“看完我问他(姜文),《侠隐》里那些我最喜欢的老北京乡愁与旧韵去哪里了?他答:乡愁与旧韵留给别人拍吧,我儿子大了,我想拍一部他也喜欢的电影。”


【乱世·男女】

 

《邪不压正》发生在抗战前夜的北平,鱼龙混杂,危机四伏。


姜文曾将其比作卡萨布兰卡,乱世造就英雄,也酝酿着最复杂多变的人性。

 

《邪不压正》里面的男男女女,也许早不是原著中的模样,却同样鲜活,丰满而又美好。



阳刚而美好的肉体配上懵懂却纯净的眼神,既有叛逆少年的玩世不恭,也有热血青年的赤子之心,


虽然姜文不想承认自己的“孩子气”,他说:“我觉得你不是孩子以后就别有孩子气了,你把孩子气留给真的孩子吧。”

 

但明眼人都看得明白,李天然就是他心中长驻的那个不老少年。


彭于晏电影中的造型


姜文饰演的蓝青峰亦正亦邪,八面玲珑,深藏不露,与《让子弹飞》中的张麻子颇有几分相似。


对这一套,姜文早已驾轻就熟。


姜文电影中的造型


廖凡的大反派朱潜龙是个有些“脸谱化”或“漫画化”的大反派,张扬、浮夸又极致,贡献笑点不少,廖凡本人亦乐在其中。


廖凡电影中的造型


要说最出彩的,还要数戏中的两个女性角色。

 

姜文不只一次地说,无论在生活和电影中,“女人都是神一样的存在”。他愿意仰视女人,更愿意把女人拍成神。

 

在《邪不压正》中,他同样赋予了两位女性角色,相较原著中更加浓烈丰富的色彩。

 

周韵饰演的关巧红,是《邪不压正》中最有“侠义”精神的一个。她坚强独立,充满了“革命性”。


周韵电影中的造型


她解放小脚,鼓励李天然复仇抗日,为了替父报仇,蛰伏十年,暗中积蓄力量。

 

据说,姜文在关巧红的角色设定中巧妙融合了他最喜欢的民国女刺客——施剑翘。


后者同样为了替父报仇,与懦弱的丈夫决裂,孤身行走江湖,最终完成了三枪刺杀孙传芳的“义举”。



如果说关巧红是美的化身,许晴饰演的唐凤仪则是媚的诱惑。

 

她是北平数一数二的交际花,一身红色旗袍勾勒出玲珑曲线。姜文更不吝尺度地展现了凤仪的媚和浪,从以下几场戏中可见一斑。



但唐凤仪绝不仅仅是男人欲望的对象和手中的玩物。一面她敢爱敢恨,就算得不到李天然的心,依然会在关键时刻冒死相救,另一面,她对时局有着清醒的认识,在儿女情长之外更深明国家大义。

 

唐凤仪在影片结尾处的壮烈之举相信会让所有人动容。

 

爱恨·侠义


对于《邪不压正》到底想表达什么,姜文一直三缄其口,“如果有人用嘴回答你他的电影表达了什么,你也别信,为什么呢?因为属于两种表达方式。”


在许知远的对话节目《十三邀》中,姜文曾说:“爱情和复仇,人们都想用法律来界定它们,界定的结果是人们屡屡犯法,犯法的过程中,你却发现人性在里面...这种困境就是艺术品要表达的。”


在这一点上,《邪不压正》与《侠隐》达成了精神上的契合。


 

在故事发生的年代,现代法律逐步建立,残酷的战争冲散了曾经的武林,代代相传的江湖规矩也早已土崩瓦解。


多年苦苦修炼的一身武艺,敌不过一颗子弹,这便是侠客的悲哀。

 

虽然姜文嘴上说自己对“侠”没兴趣,更相信“武器”,但《邪不压正》里的李天然和关巧红无疑都是“侠义”最后的卫道者。


如张北海在原著《侠隐》中所说:“自己的圈子,自己人料理。江湖有江湖的正义和规矩,王法不王法,民国不民国,都无关紧要。”


 

通过首映及多轮路演,先睹为快的观众们已在微博和豆瓣上展开了第一波口碑讨论,而在众多评语中,提到最多的不是影片的好与坏。


而是如宁浩昨天在首映礼现场所说的:“《邪不压正》是一部特别姜文的电影。”

 

似乎面对“姜文作品”四个大字,我们常规的评判标准都失去了效力。



不难预料,《邪不压正》注定将成为又一部颇有争议“姜文出品”。届时,正反两派又会打得不可开交。

 

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姜文还是那个姜文。

相关资讯